本日最熱

智慧城市 下一波台灣競爭力

物聯網推動產業革命,也造成新一波的城市革命。智慧城市的發生,將人與科技充分結合,也讓城市競爭邁向軟體的空戰。台灣的城市如何追上這波趨勢?又有誰能迎頭趕上?

智慧城市-物聯網-公共服務-即時資訊-台北市-新北市-桃園市-高雄市-智慧城市大調查 圖片來源:劉國泰
    其他

從英國智慧倫敦計劃、美國智慧城市發展計劃、日本的「i-Japan」、新加坡的「Smart Nation 2025」,到韓國的「IoT實證區域建構計劃——Global Smart City」,都預示城市與城市間的競爭,已從過去的實體陸戰打到軟體的空戰,更強調創新和多元應用。

在台灣,智慧城市也正蓬勃爆發。今年七月,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(IEK)主任蘇孟宗才去美國參加國際會議,發現在推動智慧系統作為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的國家中,世界銀行在亞洲特別關注新加坡、韓國和台灣。「台灣ETC(國道電子計程收費)系統、YouBike、高鐵捷運系統串聯,及悠遊卡小額支付系統等,都凸顯了台灣的特色,」他說,「這是繼智慧手機時代後,最大的成長商機。」這是一個城市新局來臨。

隨著物聯網(IoT)浪潮的到來,智慧城市已成為城市及產業發展的重要領域。二○一二年,聯合國將智慧城市列為重要議題,不過五年時間,建構智慧城市已成為各國施政的重點方向,「到二○二○年,全球智慧城市市場預估超過三千億美元,」在智慧城市領域的領先企業奧雅納(Arup)集團估算。

廣告

智慧城市的效益是什麼?全球已有上百個城市接受IBM專案補助建置智慧城市藍圖,IBM政府和政策事務部協理秦素霞表示,智慧城市是透過物聯網蒐集連結所有資料,分析後進行智慧決策,「一是提升治理效率,二是創造新價值。」

為了解台灣的智慧城市發展現況,《天下雜誌》今年首度針對全國二十二縣市進行智慧城市評比,參考多項國際模式,分為智慧環境、智慧移動、智慧政府、智慧人民、智慧生活和智慧經濟六大面向。

結果出爐,名列「領先組」的台北市、新北市、高雄市和桃園市,都是願意將資源投注在政府治理、提高效能,並創造創新的環境。而台中市、台南市、基隆市、新竹縣市、嘉義縣市,則是屬於急起直追的「發展組」。其他縣市則屬需要加強的「建設組」和「基礎組」。(見表一)

廣告

開放實驗:台北讓公共服務系統轉型

以台北市而言,除開放場域提供實驗,更要面對快速變遷的社會需求。

台北市長柯文哲上任後所提政策綱領,將「智慧城市」納入重點施政項目,在組織上給予更多彈性,邀請業界人士擔任市政顧問,組成智慧城市委員會,另設立智慧城市專案辦公室,由副市長林欽榮親自領軍擔任召集人,資訊局長李維斌任執行長。辦公室任務在於,發掘市民需求,其次是成為尋找解決方案的技術介接平台,同時也是財務和投資的商務介接平台。

因為現在政府很難一手主導智慧城市方向,需要民間自己主動產生對未來生活的想像,而專案辦公室即是將想像落實的中間平台。

廣告

「我們樂於讓台北成為被實驗的城市,同時建立沙盒機制(sandbox,指創新試驗場)容許犯錯,」林欽榮強調的是,提供公共服務系統轉型的可能。在政策性引導部份,如此刻正如火如荼規劃中的公共住宅,將釋放出約五千戶為智慧銀髮健康宅,從桌、椅到床,二十四小時偵測老人生命徵象,並提供以房(市府代管)換房。

提出智慧銀髮健康宅公共服務,是因為台北為六都之中最快進入超高齡都市。

「要把弱項轉為強項,對老人友善也可減少社會成本,」林欽榮身後的牆面貼了張偌大的台北市地圖,智慧城市的想像藍圖就在這方圓之中,隱藏其中有個更高遠的目標,「我們希望做到台北練兵、世界輸出。」

資訊整合:

新北 成為共享的節點

廣告

架構在物聯網基礎的智慧城市,要能貫徹物聯網分享和共享的概念。將城市視為節點,和其他城市接軌和連結,「所有事情都要以互聯網思惟去思考,大家和你共享,你也要和大家共享,」中原大學資管系教授吳肇銘強調。

為打造從分享到共享的節點,新北市整合局處、部會資訊,建置「雲端證件包」平台。「我們所思考的,都是要讓民眾在新北生活更便利,」新北市研考會主委林純秀說,為方便民眾到政府機關辦事,不用檢附一堆資料、公文,甚至因此白跑好幾趟。

新北市從橫向的市府局處,如地政局、民政局到農業局等,接著打通中央部會關卡,從內政部、勞動部、財政部,到健保署、衛福部等,民眾只要持證憑著身分證字號,即可一次跑完所有行政作業流程。

廣告

因為唯有資料開放、整合,才有共享的可能。「這是資料歸戶概念,確保以使用者為主體的資料完整性,」從吳肇銘在新北市擔任研考會主委,卸任後交棒給現任主委林純秀,經過上百次會議、不斷溝通,終於讓相關部會釋出資料。

如今,雲端證件包涵蓋的範圍擴及十大類,超過一千一百項,都可以透過連線找齊所需的個人資訊。

資訊即時:

高雄 布建天羅地網求安全

除達到資訊整合性和完整性,也不能忽視即時性的需求。

從硬體到軟體,政府須陸續完成科技基礎建設、法令基礎建設,以逐步滿足即時性需求,如空氣品質指標、交通運輸動態查詢,還要有主動通報的功能,「這部份多和安全有關,」吳肇銘提醒。

即時性資訊的取得和保障城市安全,已成為發展智慧城市的共同課題。

做過智慧社區、智慧國土委託研究案,同時為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,林欽榮認為當人口愈來愈集中,大量(人口)聚集所形成的生活樣態有相當脆弱性,安全自然愈來愈重要,從大地震的預測、防颱、防洪,乃至於防恐、防爆等。

曾經歷過氣爆災難的高雄,深刻了解「安全」是建構城市的關鍵。高雄市研考會主委劉進興拿出他的手機,食指點了兩下後,螢幕分割為四格,每一格都是交通流量相當大的路口,「現在已開放兩千八百個路口監視器,只要下載app就可以查看每個路口的交通狀況,」他說。

從工業區煙囪監測、水質監測,到交通監測系統,高雄市猶如布下天羅地網。為及早偵測到石化管線洩漏,經濟發展局所成立的管線安全辦公室(OPS),一旦經一九九九市政服務專線或一一九接獲報案有異味,OPS立即清查周遭一百公尺是否埋設石化管線或瓦斯管線,同時和中油等企業聯繫確定。所有油罐車都透過GPS將行經路線和所在位置,透過雲端傳送到控制中心。

一般人若懷疑住家附近地下可能有管線經過,也可以上網鍵入自家地址。「我們逐漸建立制度,這些都是很實用的系統,」劉進興說。

從消防車到救護車調派,控制中心透過雲端傳輸,可以隨時掌握狀況。

資訊分析:

新竹 透過公共參與擬定政策

為避免陷入當下所遭遇的治理難題,智慧城市同時要能分析所蒐集的資訊,作為未來政策擬定的參考依據。

「這是增加市民參與公共決策的管道之一,」IBM政府和政策事務部協理秦素霞說,比起分析一九九九專線的抱怨電話,若能將社群平台、社群媒體當作輿情分析工具,善用群眾智慧,分析施政的優缺點,將更有助於掌握民心。

年僅四十一歲,全台灣年紀最輕首長,新竹市長林智堅善用社群媒體進行決策。「最有效的民調就是臉書,一個議題丟上去就知道市民的反應,非常即時,」他舉例說,新竹火車站前庭廣場整修計劃一在社群媒體上提出,立即有上百個留言,「我就知道這是市民關心的議題。」

從社群媒體的即時反應,到蒐集來的數據和資訊,都是他施政的參考依據。「新竹要不要蓋輕軌?不應該是市長一個人的想像,」林智堅認為,透過公眾參與討論,集思廣益,乃至於各種意見的蒐集,能降低在政治上犯錯的風險。

作為新竹科學園區的鄰居,新竹不僅願意投資發展智慧城市,同時善用當地具有的產業和人才庫優勢,和工研院合作開放新竹市作為實驗場域。「我們地方集中、人集中,」林智堅盤算的是,在園區上班的人對這裡會有想像,更會思考智慧城市的方向。

開放創新:

基隆 從智能眼鏡救護突破

事實上,開放物聯網應用場域,藉以營造創新環境,正是發展智慧城市的驅動力。因為智慧城市牽涉範疇相當廣泛,工研院IEK主任蘇孟宗伸出右手往前一比,示意物聯網已是趨勢,當智慧城市鋪天蓋地席捲而來,人民的需求被滿足,勢必創造出更大的價值。

「以台灣ICT產業的優勢,可以從模組到子系統、大系統,經過在地驗證之後,如ETC系統一般輸出到國外,」他說。

在他看來,台灣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,就在智慧城市架構下,提出整體解決方案的系統,甚至是生態系。

從較小規模試驗,如基隆開放救災救護系統,結合智能眼鏡穿戴裝置。基隆市府和業者、基隆長庚醫院達成三方協議,業者免費提供所研發的智慧型穿戴裝置智能眼鏡,消防隊員一旦接獲救護任務出勤時,戴上智能眼鏡即可將現場影像以及病患狀況、生命徵象等資訊,利用雲端傳輸到基隆長庚醫院,提供醫師有關傷者狀況。

「一開始在使用上有很多狀況,」基隆在去年開始使用,消防局長唐鎮宇坦承,包括鏡片無法防雨、走路時晃動易造成影像不穩,以及電池續航力不足等。業者針對這些使用上的盲點改進後,在今年初已生產第二代,如今即將晉級到第三代。

▲ 穿戴式裝置運用在救災救護不再是科幻電影場景,透過智能眼鏡,救護人員可將病患狀況即時傳輸到醫院。(邱劍英攝)

鏈接產業:

桃園 以智慧產業為驅動力

大規模的城市試驗除台北市外,還有積極擴展智慧城市的桃園市。桃園市長鄭文燦、前研考會主委劉坤億(九月接任桃園捷運董事長)今年分別赴歐洲、新加坡,了解智慧城市和智慧產業。「過去以為政府投入基礎建設可以帶動城市成為智慧城市,然而從世界各國經驗看,一旦智慧產業落腳生根,就可以帶動智慧城市發展,」劉坤億觀察。

桃園除在短短一年時間發出七十萬張以悠遊卡為基礎的市民卡,既是證件、福利卡、健康卡,也是電子錢包,強調智慧生活、智慧治理面向,更聚焦在智慧產業。「物聯網產業的特性不是發明新產品,而是鏈結,」劉坤億很清楚,要讓產業創新,進入產業化和商業模式,唯有開放城市作為智慧產業的實驗場域,歡迎所有智慧產業進入。

從屬於感測器的「空氣盒子」,到通訊層「LoRa」(長距離、低功耗傳輸技術),再從手機無線充電到應用在汽車、機車的無線充電,讓業者有應用場域,讓創新發生。

在「亞洲矽谷」之外,桃園還有個更大的藍圖,要成為物聯網產業創新聚落,並連結台灣各地產業,如台中精密機械要導入IoT。「我們的強項是IoT,他們是機械,」劉坤億強調的是強強相加,當智慧產業不斷發生,自然驅動智慧城市發展。

國家定位讓城市彼此接軌

然而在風風火火的智慧城市浪潮中,台灣更需要國家的角色和定位。相較於對岸中國,將「智慧城市」列為施政重點,「所有試點城市都繞著智慧城市去做,當然有力量,」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劃學系教授解鴻年說,台灣應該先鋪陳智慧城市綱領,先有基礎框架,每個城市根據自己特色提出綱要和計劃,「否則就會各走各的,力量反而抵銷,」這一點讓他非常憂慮。

蘇孟宗也看到相同的問題,城市和產業的串聯需要更緊密以外,城市和城市之間也需要接軌,「否則即可能造成南一卡通、北悠遊卡的現象再度出現,」他舉例說,明明台灣一體,但系統卻串不起來,「浪費資源、時間,也缺乏效率。」

當城市競爭已隨著物聯網的發展,進入全新領域,智慧應用將滲透進入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,但最後如何定義成功與否,關鍵還是回到人。「如果高度運用資通訊工具和能量,產生原先意想不到的服務,民眾也有感受,」曾到各國了解智慧城市運作,科技部前資訊處處長張忠吉說,那就是成功。

因為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,而人民始終是最好的使用者與裁判者。

▲ 智慧城市不是冷冰冰的科技城市,而是所有科技最終回歸人的運用。(由左至右依序為:電子書下載介面、智慧公宅、交通控制中心)

2016年《天下雜誌》智慧城市調查說明

為了解各縣市推動智慧城市之現況,《天下雜誌》以環境、移動、政府、人民、生活及經濟六大面向,共34項細項指標,擬定智慧城市指數。

在評比上,採次序變項指標之計分方式:已建置者得5分、建置中者得3分、規劃中者得1分、目前尚無規劃者得0分。選項為「是/否」之二元變項指標:答「是」者得5分、答「否」者得0分。其他指標計分方式:在22縣市之最大值與最小值之間等距分成5組,落在表現最佳組別的縣市給予5分,其次4分,依此類推,最低組別得1分。表格上顯示為名次排列。

在考量各城市的特色和發展各異,不需以同一度量衡指標斷定智慧程度,以及鼓勵城市善用有限資源的立場,《天下》將得分加總後,轉換為百分制之智慧城市指數,並據以分組為:領先組(70分以上)、發展組(60分以上未滿70分)、建設組(50分以上未滿60分)和基礎組(未滿50分)。

指標資料來源為22縣市政府回卷及各級政府調查、統計資料。

細部指標說明

一、智慧環境:

1.公共建設智慧節能裝置的建置程度

2.智慧電網的建置程度

二、智慧移動:

1.智慧卡片支付運輸費用系統的建置程度

2.交通號誌連結至即時交通管理系統的比例(有編列連線交通號誌系統維護經費者另得1分)

3.透過網路或手機提供交通資訊的建置程度

4.公車到站時間即時顯示站牌的建置程度

5.共享自行車數量

6.公共運輸使用率

三、智慧政府:

1.推動智慧城市的專責組織設立程度

2.智慧城市執行計劃及目標訂定程度

3.釋出的開放資料是否有整合系統單一窗口

4.釋出開放資料集數量、最大下載量

5.運用開放資料建置的app數量、最大下載量、總下載量

6.維護資訊安全與市民隱私權相關政策的訂定程度

7.網路輿情資料蒐集和分析工作的建立程度

8.是否有以參與式預算執行的政策

9.公民線上參與施政決策機制的建立程度

10.縣市政府提供無線上網熱點總數

四、智慧人民:

1.是否有提供網路資訊服務以縮減數位落差的施政作為

2.是否推動偏鄉數位學習的施政工作

3.大專院校數

4.電算機、電資工程相關科系畢業生人數

5.外國專業人員數

6.大專以上人口佔總就業人口比率

7.家戶連網率

五、智慧生活:

1.已建置以下幾種系統(每項1分):(1)水資源監控系統(2)橋梁預警系統(3)即時報案系統(4)消防救災系統(5)救護連線系統(6)其他

2.利用即時通訊系統提供風災或地震防災資訊的程度

3.在重要道路或場所建立警政安全監控系統的程度

4.提供健康狀況檢測及上傳雲端服務的建立程度

六、智慧經濟:

1.推動智慧城市相關支出佔總預算支出比例

調查執行:《天下雜誌》調查中心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2016年《天下雜誌》

智慧城市民意調查說明

本項調查進行時間為2016年7月13日至8月19日,調查對象為居住在台閩地區年滿20歲以上之居民。總成功樣本數為14,869位。調查方法是以台閩地區為調查母體進行分層隨機抽樣電話調查,為符合縣市代表性,各縣市需依縣市人口數,完訪樣本數,從550至1,010個。當信心水準在95%時,每個縣市的抽樣誤差為正負3.08至4.18個百分點(連江縣訪問203人,抽樣誤差為正負6.88個百分點),台閩地區的抽樣誤差為正負0.80個百分點。所有資料依性別、年齡及教育程度進行統計代表性檢定與加權處理。

調查執行:《天下雜誌》調查中心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專訪 台東縣長 黃健庭:用智慧科技,補城市的缺

王建棟攝

台東連續兩年參加智慧城市論壇(ICF)的智慧城市評比,都進入全球前21大智慧城市(smart 21)。對台東人來講,實在很難想像,像台東這樣鳥不拉屎的地方(笑),還搞智慧城市,而且搞得滿有樣子的。

現在台東是台北以外,上網最便利的地方。只要是人口密度高、重要遊憩地點都有免費WiFi。推動兩年來,已有13萬登入會員,每月平均有500萬人次上網,平均聯網時間每人超過兩小時,使用量非常大,以人口來計算,比台北公眾區免費無線上網(Taipei Free)使用率高很多。

科技不但是工具,還可以提高行政效能,縮短城鄉差距,讓台東快速翻轉。今年我們開始創造出產業,設立台東maker創客園區,第一階段就招來40、50位各種不同背景的人來這裡,運用想法開發新的產品。他們進駐以後,還可以互相交流,組合起來產生新的商業模式,將科技運用在農業、行政治理和醫療等各方面。

在醫療方面,我們先建置雲端醫療系統,在社區、圖書館,或是人潮聚集處,老人家只要拿出健保卡,量一下血壓、血糖等,所有數據資料都會上傳到雲端,成為大數據。當下如果發現異常,訊息立即送到當地衛生所,由衛生所跟老人家聯繫,進行衛教或提醒他看醫生。

我們也和台北馬偕醫院連線,連一些X光片都可以直接判讀,確認病情,不用大老遠跑到台北的醫院。尤其像達仁衛生所、土?衛生室,也可以和台東馬偕視訊連線,病患看醫師更便利,同時為免急重症病患送到花蓮慈濟就要三小時,恐救援不及,我派人去受訓成立高級救護隊,提升存活率超過20%。這都是運用智慧科技,補足台東不足之處。(林倖妃採訪整理、余佩樺協助整理)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專訪 桃園市長 鄭文燦:首長的決心很重要

王建棟攝

推動智慧城市已是全世界的潮流,台灣速度比較慢,在每個指標上幾乎都落後。我現在採取的做法是,在智慧城市各領域都要有一些好用的系統,讓市民在智慧治理、智慧生活和智慧產業,都有所感受。

比方說,建置在悠遊卡基礎上的二代晶片卡「市民卡」,我們已經發出70萬張,可以當證件卡、健康卡、福利卡,甚至是電子錢包,今年還打算發出一萬張行動卡,連實體卡都沒有,以因應年輕人習慣用手機。

桃園各局處都在發展智慧運用。除警察局布下天羅地網,還有智慧消防,消防車在出勤時,火災發生地點的建築物資料、周遭街景地圖和消防栓位置,都已經傳到隊員的平板電腦上,一下車,立即掌控現場。

我認為,要發展智慧城市,完全要看領導人的決心。我對市府團隊的要求就是「好用」,從兩個角度出發,一是user friendly(對使用者友善),二是utility(實用)。不好用就要他們再調整,就像桃園的免費WiFi,我要求的是流量,流量不高就要調整,要放大頻寬、多設幾個熱點。

另一方面,所有政策出去都設定KPI(關鍵績效指標)。比方說,停車場活化轉型為智慧停車場,最簡單的KPI就是,停車率以及市民滿意度。招標時,我們列出要有智慧尋車、路線導引、電子票證、LED照明等智慧停車場標準,市政府旁的停車場標出去後,停車率從過去50%左右,提升到95%。

在智慧城市基礎建設上,我認為台北投入資源比我們多很多,桃園落後台北目前看來很正常,但我們未來的發展會更努力。(林倖妃採訪整理)

相關熱門主題
你可能有興趣
#廣編企劃|調和工藝的極致展現–皇家禮炮 24 年干邑桶威士忌鉅獻亞洲!
最新訊息
限時4折,每日報X經濟學人年度特刊
App內開啟 更舒適的閱讀體驗
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

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,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